人和岛丨4S店如何反杀直营店?(上)
4S骑士会
2021-11-25 10:33
4S资讯 资讯
我要评论(0

作者|马勇强

编辑|岛岛

期数:2541

来源:人和岛会员


近年来,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进驻各大商超,汽车直营店的数量与日俱增。与之相反,传统汽车4S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,退网数量逐渐增加。在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下,传统4S店该如何超越直营店重回巅峰?

一、4S店发展回顾

首先,对4S店的发展历程追本溯源,我们要清楚“从哪里来”,才能更好的知道“到哪里去”。


图片


最初的4S店模式是为满足用户对销售+售后全方位的需求。


图片


2012年—2018年,中国汽车销量增长45.4%,年化复合增长6.4%;同期中国汽车4S店数量增长38.8%,年化复合增长5.6%;4S店数量伴随汽车销量的增长呈同步增长。


4S店不但是重资产生意,建一家店动辄几百万上千万,稍大规模的要几千万;而且是个低毛利生意,毛利低到行外人几乎没人信。


截止2018年,中国已有3万家4S店,能在20年内增长3万家,足见4S店的模式顺应时代的需求, 即便重资产且毛利低,对投资人来说也是一门正确的生意。


能持续增长20年的4S店,到底顺应了什么需求?确切讲,提供了什么价值?


图片


4S店的名称给了我们答案:销售(Sale)、零配件(Sparepart)、售后服务(Service)、信息反馈(Survey) 这4个“S”定义了4S店的核心价值,其核心含义是“汽车终身服务解决方案”。


如果汽车4S不再能提供“汽车终身服务解决方案“,便会失去其核心价值。价值是利润的本质,在商品社会,失去核心价值,便会失去市场,失去利润


2018年之前的4S店核心关键词:增长。持续增长背后的隐含假设:卖方市场,在卖方市场中,规模就是利润,吨位决定地位;然而,经济活动中,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,也没有永远增长的市场。 

二、为何4S店日子越来越难?

是什么让4S店的日子越来越难?简单回顾几个事件,来看背后的原因:


1、 2018年,中国整车销量同比下滑6.3%,正式出现负增长。


作为主机厂,规模和产能决定主机厂的成本,产能都是提前规划,当市场出现负增长则多出的产能需要经销商来承接,经销商的库存当量明显提高,资金压力明显增加。


作为经销商,只能加快周转以缓解资金压力,势必导致毛利降低,而近年来租金成本、人工成本、4S店获客成本不断提升。毛利越来越低,成本越来越高,经营压力越来越大。


增长可以掩盖一切问题,甚至消灭一切问题,然而一旦开始负增长,各种问题便开始显现,供大于求使得矛盾越发凸显。


图片


2、 2015年—2020年,新车型上市数量持续增加,汽车之家可查询的车系便有4602款,仅15-20万价格区间的就有322款。各类造车新势力、科技公司等大量涌入汽车行业,新能源品牌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。


试问如果你是客户,在如此眼花缭乱的品牌和车型里该如何选择?这意味着,市场的话语权已经交给了客户,成为了彻彻底底的买方市场。


在买方市场里,客户拥有选择权。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对客户而言已见惯不怪,可选择面太多,于是开始拼谁的价格低、谁送的多,4S店的获客成本及成交成本进一步增加。


3、2019年,奔驰女车主坐车顶维权,通过互联网不断传播发酵,最终奔驰不再收取金融手续费。


——这意味着互联网击穿了信息不透明的利润来源,击穿了4S店衍生业务的核心利润。赚取信息不透明的钱变得越来越难。


其他诸多原因在此不一一列举,上述几点便足以使得4S店经营结果变差。 

三、直营店为何会兴起?

特斯拉起初是否找过传统经销商谈合作?还是一上来就铁了心搞直营?这点无从知晓。笔者猜测应该找过,毕竟中国这么大的市场,一上来就坚定地特立独行,似乎不太符合常识。乔布斯当年推广音乐播放器也找了摩托罗拉,但摩托罗拉没看上,才自己搞了Ipod,乔爷这么伟大的人物尚且如此,钢铁侠真不好说。


图片


直营店可以满足用户端对于 “产品、价格、体验、试驾、交付以及最重要的可信任的交易”的需求。


而主机厂采用直营模式,效率端可以大幅提升,可以直接提供标准的用户体验,以及直接参与用户运营。主机厂永远需要了解真实的客户画像,直营店解决了这个问题。传统建店动辄1年+才能建成,而商场直营店3个月便能建好,且生产订单匹配更加准确,效率大幅提升。


直营店,是供给端和需求端的需求发生改变后,为重新匹配供需关系而对连接环节的重构。


连接端的重构实际上早已发生过,当4S店每一个“S”不能满足供需两侧的需求时,围绕每个“S”就已经产生过重构:


销售(Sale):当产能大于需求,客户需要更低的价格而经销商需要完成厂家任务,二网从产品触达的角色,转变为销量泄压渠道,得到茁壮发展,重构了销售这个S。包括各类融资租赁,基本都是对销售这个S的重构。 


信息反馈(Survey):互联网越来越发达,新媒体让信息触手可得,重构了信息反馈这个S。


零配件(Sparepart):原厂配件成本高,对车辆要求不那么高的客户需要更低成本,非原厂配件重构了这个S。


售后服务(Service):针对普通养护,客户需要能在家门口、更快捷、成本更低的社区化服务,催生出途虎养车这类生意业态,重构了售后服务这个S。


每一个S价值链重构所催生的业态,都对传统4S店造成了影响。包括直营的业态,也是一种重构。


仔细看,这所有“重构”都在干什么?——买方市场,都在围绕客户的需求而进行重构,本质上都在抢客户。


四、直营店是终极模式吗?

姑且不谈组织变革等大动作,就如下几点因素让我认为直营模式并不完美,现在仍是摸索阶段:


1、 商场直营店,租金作为广告投入是划算的;但积累一定客户认知后,商场过高的店租成本或阻碍其发展。


毕竟,衡量零售生意的核心指标是:坪效。抢夺市场的烧钱阶段可以不计成本、不看坪效,而回归正轨的零售业务必然会参考这个指标。


2、 直营后的资金、库存、客诉问题都由主机厂直接承担,这个成本不得不考虑。


3、 汽车是大宗商品,这个属性没有变;高客单价、低复购率的属性也没有变;甚至低毛利的特点也没有变。仔细观察商场业态:能活得久的品牌有多少是不靠复购率的?或者说高客单价、低毛利、低复购率的商品有无在商场活得久的?怕很难找到。在整个用车环节,频率最高的场景仍然是:加油、充电、洗车;作为用户刚需的维修保养的场景也难以发生在商场业态里。


今年8月,特斯拉计划回归传统4S店模式;据说蔚来汽车也计划回归汽车园区。这些信号表明对“连接端模式重构”的探索进入新阶段。


原文链接


图片

未完待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