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9日,发布中国充电联盟2023年5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。数据显示,2023年5月比4月公共充电桩增加5.9万台,5月同比增长46.8%。截至2023年5月,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08.4万台,其中直流充电桩87.7万台、交流充电桩120.7万台。从2022年6月到2023年5月,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.5万台。
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省、区、市运行情况,广东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、北京、湖北、山东、安徽、福建、河南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1.4%。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、江苏、四川、河北、浙江、福建、上海、陕西、山东、河南等省份,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,环卫物流车、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。2023年5月全国充电总电量约27.4亿度,较上月增加0.7亿度,同比增长76.1%,环比增长2.5%。
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运行情况,截止到2023年5月,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TOP15,分别为:特来电运营41.0万台、星星充电运营38.7万台、云快充运营32.6万台、国家电网运营19.6万台、小桔充电运营11.1万台、蔚景云运营9.3万台、深圳车电网运营7.7万台、南方电网运营7.3万台、依威能源运营7.1万台、汇充电运营5.5万台、万城万充运营5.1万台、蔚蓝快充运营3.3万台、万马爱充运营2.9万台、上汽安悦运营2.5万台、中国普天运营2.4万台。这15家运营商占总量的94.1%,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5.9%。
充电基础设施整体运行情况,2023年1-5月,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14.7万台,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5.1%,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,同比上升24.5%。截止2023年5月,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635.6万台,同比增加77.5%。
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对比情况,2023年1-5月,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14.7万台,新能源汽车销量294.0万辆,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。桩车增量比为1:2.6,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。
9日,“中汽协会数据”微信号发布2023年5月汽车工业产销情况。5月,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1.3万辆和71.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53%和60.2%。
具体来看,5月,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3.3万辆和238.2万辆,环比分别增长9.4%和10.3%,同比分别增长21.1%和27.9%。中汽协指出,随着前期促销潮热度降低,消费逐步回归理性。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促消费政策,叠加“五一”假期的各类营销活动等综合因素影响,5月整体汽车市场较4月有所好转。
1-5月,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68.7万辆和1061.7万辆,同比均增长11.1%。由于去年4-5月同期基数相对较低,累计产销增速较1-4月进一步扩大。
乘用车方面,5月,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1.1万辆和205.1万辆,环比分别增长13.1%和13.3%,同比分别增长18.2%和26.4%。其中,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114.2万辆,比上年同期增长10万辆,环比增长16%,同比增长9.6%。
1-5月,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06.3万辆和900.1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10.6%和10.7%。
商用车方面,5月,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2.2万辆和33万辆,环比分别下降9.3%和4.9%,同比分别增长42.9%和38.2%。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,客车和货车的产销量环比均有所下降,同比均快速增长。
1-5月,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2.5万辆和161.6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14.2%和13.7%。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,与上年同期相比,客车和货车产销均有所增长。
5月,商用车中货车产销分别完成28.5万辆和29.4万辆,环比分别下降9.3%和5.1%,同比分别增长45.2%和39.8%;客车产销均完成3.7万辆,环比分别下降9%和3.5%,同比分别增长27.3%和26.6%。
1-5月,货车产销分别完成144.5万辆和144.2万辆,同比均增长13%;客车产销分别完成18万辆和17.5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25.1%和20.2%。
新能源汽车方面,5月,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1.3万辆和71.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53%和60.2%,市场占有率达到30.1%。
1-5月,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.5万辆和294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45.1%和46.8%,市场占有率达到27.7%。
重点企业集团方面,1-5月,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883.9万辆,同比增长7.9%,较1-4月提高4.1个百分点,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.3%,低于上年同期2.5个百分点。在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,比亚迪、北汽、奇瑞、吉利销量增速明显,呈两位数增长;一汽、长安和广汽同比小幅增长,其他企业呈不同程度下降。
1-5月,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49.8万辆,同比增长62.8%,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5%,高于上年同期8.3个百分点,整个新能源市场依旧处在快速增长阶段。比亚迪销量继续在高基数上维持高增速,1-5月累计销量超过100万辆,同比增长97.7%。理想、广汽和一汽同比增速均超过一倍。
汽车出口方面,5月,汽车企业出口38.9万辆,环比增长3.4%,同比增长58.7%。分车型看,乘用车本月出口32.5万辆,环比增长3.1%,同比增长66.3%;商用车出口6.3万辆,环比增长5.2%,同比增长28.6%。新能源汽车出口10.8万辆,环比增长7.9%,同比增长1.5倍。
1-5月,汽车企业出口175.8万辆,同比增长81.5%。分车型看,乘用车出口146.7万辆,同比增长96.6%;商用车出口29.1万辆,同比增长30.9%。新能源汽车出口45.7万辆,同比增长1.6倍。
5月,在整车出口前十位企业中,上汽出口量达8.3万辆,同比增长5.9%,占总出口量的21.3%。与上年同期相比,奇瑞出口增速最为显著,出口达7.4万辆,同比增长1.7倍。
1-5月,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,从增速上来看,比亚迪出口6.9万辆,同比增长14.2倍;奇瑞出口31.9万辆,同比增长1.8倍;长城出口9.9万辆,同比增长1倍。
中汽协表示,汽车产业自4月以来有所好转,市场仍处于缓慢恢复阶段,汽车行业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较大压力,行业企业效益水平处于低位。从目前看,全年实现稳增长目标任务艰巨,需要进一步恢复和扩大需求,综合施策加快释放消费潜力,推动行业平稳增长。
伴随着国六b过渡政策出台,以及车市“价格战”影响消退,国内车市5月份呈现复苏回暖迹象。需求逐步释放的同时,市场也进入到平稳发展的阶段。
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(以下简称“协会”)发布的数据显示,5月份乘用车终端市场继续呈现复苏态势,综合预计5月份乘用车终端销量在175万辆左右,环比继续小幅上升。经销商方面,据协会“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”显示,2023年5月份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5.4%,位于荣枯线之上,但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有所好转。
“国六b过渡政策靴子落地,汽车终端价格总体恢复稳定,消费者观望情绪有所改善。”中国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5月份各地营销活动启动,部分省市继续发放消费券或出台购车鼓励措施,厂商也纷纷推出限时购车优惠政策,经销商门店客流、订单等指标有所提升,整体市场需求温和回升。
“5月份国六b非RDE车型设置半年销售过渡期政策落地,有效缓解经销商去库存压力,有利于稳定汽车终端价格,减少经销商经营压力。”郎学红表示。
均日销量、经营状况指数环比上升。
谈及下一阶段车市走势,协会方面预测,6月份作为传统淡季,存在消费者购买力不足的问题,部分客户观望情绪浓厚会抑制销量的提升。然而,由于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政策即将实施,现存少量国六a车辆会进行清库处理。同时,6月份也是半年度的节点,一些经销商为了完成销售目标而开展促销冲量活动,外加部分城市的大型车展等活动都有利于6月份汽车销量的提升,预计车市将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局面。
5月份,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回归较强增长态势,整体车市延续4月份的较强走势。乘联会数据显示,5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售汽车67万辆,环比增长11%,同比增长59%;1月份至5月份,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售278万辆,同比增长46%。
对此,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,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呈现逐步走高的态势,随着大量有竞争力的新品推出,价格促销力度不断加大,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逐步释放。此外,由于受到去年低基数的影响,加之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持续走强,上海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地区的车企表现异常突出。
自5月末以来,随着多款不同定位的新能源车推出,汽车市场供给显著增加,消费者需求得到更多样化满足。
随着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逐步替代,新能源乘用车发展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。乘联会综合预估,2023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,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,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%。目前运行状态与预测基本吻合。
来源:充电桩视界